過去三年,本會積極爭取改善房屋政策,維護居民及商戶權益,在全體委員及屬會的積極支持及協助下,取得不俗成績,以下是第十一屆執行委員會的會務工作報告:
1. 正式易名為「公屋聯會」
自1985年,本會註冊成立「港九新界公共屋邨居民商戶團體聯會」,為方便進行會務,簡稱為「公屋聯會」,為有利於日後會務工作及發展,於2012年的第十一屆成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中,通過把本會團體註冊名稱正式易名為「公屋聯會」,並向香港警務處牌照課提交申請,於2012年8月8日獲正式確定。
2. 爭取完善長遠房屋策略
2.1. 增建房屋,建立階梯
2012年9月,政府成立「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並在2013年9月起發表諮詢文件。為關注《長策》的制定,本會先後於2013年2月及10月,約晤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就建屋目標、房屋需求對象、建立房屋階梯及增加土地供應等提出建議,並於11月11日出席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表達對長遠房屋發展的意見。
本會認為,未來10年的房屋總供應量,應為61萬間,平均每年約6萬1千間,公私營比例為6比4,以公營房屋為主導,平抑私樓樓價;公屋建議增加至平均每年2萬8千間;居屋應增至每年8千間,並因應需求進行調整;維持每年興建2萬5千間私人樓宇的土地供應;而且,應把長者及基層居住環境欠佳的人士作為住屋需要的優先對象,並在住屋設計上,有更完備的設施和支援服務,達至「居家安老」的目標;建立房屋階梯,包括增加公屋供應量、恢復「租者置其屋計劃」、增建中轉房屋、優化居屋政策、照顧「中產」住屋需要及善用房屋資源等;此外,建議條件許可下,恢復「置業貸款資助計劃」及「租金管制」措施等。

2.2. 爭取建立協同機制
2013年10月16日,本會約晤房協行政總裁黃傑龍,就重建房屋階梯、加快舊邨重建速度、與房委會建立互通機制、加快更新屋邨設施及社區服務等提出建議。本會認為,房協必需與時俱進,為重建完善的房屋階梯,作出貢獻。

2.3. 關注土地供應
2013年9月18日,本會約晤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達了多項建議:在短期措施方面,建議積極利用閒置土地、「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綜合發展區」用地、綠化地帶、工業地帶、收回部分短期租約設施,以及鼓勵活化工廈;在中期措施方面,大力推動市區重建、加快重建高樓齡屋邨、重建公務員合作社樓宇、限制囤積農地及閒置土地、檢討「丁屋」政策;在長期措施方面,支持落實「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及「洪水橋新發展區」、落實岩洞利用、適度填海及研究開拓郊野公園用地等。
房屋與土地是不可分割的,長策會建議未來10年建屋量為47萬間,要達成長遠建屋目標,成敗與否在於土地供應是否充足。而且,土地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規劃、平整及興建基礎設施,本會認為,在未來土地發展及規劃上,應以人為本,香港市民的居住權、生存權應大於其他權利,政府需分別從短、中及長期措施,以增加土地供應,回應市民所需。
2.4. 支持重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
2012年5月26日,出席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反對有議員以「拉布」手段,阻礙政府架構重組的推行和落實。本會支持政府重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並認為新決策局應負責制訂長遠房屋策略、統籌、監察及落實各項措施,而房委會則作為一個諮詢機構,監督房屋署按照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制定興建、分配及管理公營房屋的政策;最後政府撤回重組方案。
3. 關注公屋居民權益
3.1. 成功爭取復建居屋
居屋自1978年推出以來,對稍為超過輪候冊入息限額,而未能入住公屋,又負擔不到私樓租金的家庭提供一個置業機會;公屋家庭亦可透過購買居屋,加快公屋流轉,房委會亦有穩定的財政收益,達致真正可持續發展,建立房屋階梯。
為爭取復建居屋,本會於2011年5月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動全港區議會動議復建居屋,先後於觀塘、深水埗、黃大仙區議會請願,並分別得到港島南區、東區、九龍城區、油尖旺區、深水埗區、黃大仙區、觀塘區、大埔區、元朗區、北區、西貢區、荃灣區及葵青區等13個區議會動議支持,最後迫使政府於2011年的《施政報告》中,宣佈復建居屋的計劃。

3.2. 爭取完善屋邨管理政策
為關注公屋輪候冊及屋邨管理等問題,本會於2011年5月約晤房屋署助理署長廖敬良,就公屋輪候冊、公屋興建量、非長者單身人士計分制、寬敞戶、屋邨管理、公屋鐵閘維修與更換、飼養狗隻的管制、無障礙通道、小型儲物室租金及增加屋邨商業零售設施等問題反映意見。
2013年4月11日,本會亦約晤房屋署副署長李國榮,就屋邨管理及維修等問題反映意見,包括:屋邨管理扣分制、屋邨無牌小販、公屋公眾及家居保險、公屋保安及非法推銷、舊屋邨露台安裝窗戶、鐵閘維修與更換、冷氣機違規安裝、晾衫架繩更換、公屋張貼海報及橫額審批權、公屋編配標準及擠迫戶、恢復租置計劃及改善公屋輪候冊入息限額檢討機制等。

另外,本會代表分別於2013年5月、8月、11月,及2014年2月,出席「房委會委員與關注團體交流會」,向房委會委員表達多項意見,包括:處理公屋延遲入伙、加快及增建公屋、延長居屋第二市場按揭供款期、關注升降機維修保養、放寬公屋「空置單位翻新津貼」、恢復「屋邨老人社區服務計劃」、反對收緊「寬敞戶」政策、要求免費為公屋住戶全面更換俗稱「三支香」晾衣架為安全裝置,以及完善復建居屋政策等。

本會先後發起多次請願行動,於2012年3月26日,強烈要求房委會調升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2013年5月12日,要求房委會加強對公屋離婚家庭的支援,爭取保障公屋離婚婦女住屋的權利。於12月20日,在政府總部支持房屋事務經理協會「反對房屋署首長級官員外行領導內行」請願。
在2014年1月28日,前往行政長官辦公室請願,要求政府財政預算案為公屋戶代繳個半月租金、為公屋輪候申請人提供租金津貼、放寛租金援助政策、寬免差餉、發放電費補貼及延長自置居所貸款利息扣稅期等。2月13日,成功爭取房委會免費為公屋戶,更換「三支香」晾衣裝置及承擔日後維修費用,預計三年內完成全部更換。

3.3. 關注公屋重建
多年來,本會要求政府將舊邨重建計劃擺在議事日程上,行政長官於2014年1月15日的《施政報告》中,宣佈重建有46年歷史的華富邨,本會密切關注當區重建時間表及安置權益問題;爭取重建過程對居民的滋擾減最少,重建後整體的居住生活質素得到提升。
3.4. 關注新社區發展
啟德機場發展的兩個新屋邨於2013年中陸續入伙。本會分別於2013年7月、11月及12月,約晤房屋署,就區內的交通配套、街市營業情況、學童學位不足、單位裝修、環境衛生、治安及停車泊位等問題反映意見,爭取為居民締造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4. 維護商戶合理權益
4.1. 成立「領匯商戶權益聯盟」
領匯近年來不斷收緊租賃政策,無故終止合法經營多年的商舖租約,然後高價投標,或迫遷只准簽署短期租約等。2011年6月,秀茂坪及逸東等商場商戶深受領匯租賃政策影響。為維護商戶的經營及權益,本會曾多次與領匯的高層會晤,要求領匯停止迫令商戶結業收舖,派員深入屋邨了解商戶經營苦況,並於8月期間發起成立「領匯商戶權益聯盟」,參與的商會、商舖、議員辦事處及團體有50多個。
4.2. 支持重建商戶爭取合理賠償
房署原定於2012年9月,清拆有40多年歷史的東頭(一)邨22座,但只給予2008年定下的賠償,有25個舖位的年邁商戶拒絕搬遷,要求房署給予合理清拆賠償。於2012年8至9月,本會先後多次聯同東頭邨22座商戶聯會及當區議員與房署會晤,要求提高清拆賠償,以抵償「三權」(經營行業類別自由度,租用的轉讓租用權、分租權與及承繼權,租住證無年期協議),並發起抗爭行動,房署最後延期於2013年3月5日收舖。

4.3. 關注"優化"工程對商戶影響
沙角邨商場於2012年開始進行"優化"工程,並分三個階段進行。由於改善工程規模龐大,直接影響沙角邨商場所有的商舖,按領匯進度預計,最快至2014年春節前或後才能開業。於停業期間面對顧客流失、發放遣散費及解決積存貨品、重新購置生財工具及裝修店舖等問題。故於2012年12月,本會聯同沙角邨商會和當區區議員,與領匯高層會晤,關注商戶歇業前後的租務、調遷等安排,爭取原有租戶可享有優先續租權、搬遷津貼及一個月免租裝修期,反對要求商戶自費拆原舖的地磗,會上領匯承諾會考慮商戶提出的訴求。
4.4. 反對領匯商場 "發水"侵蝕公共空間
領匯接收房委會的商場、街市及停車場後,為了大幅增加租金收入,除大幅加租外,更任意將原有的商場、街市及公共空間進行改動,不少改動的工程項目,從未有諮詢邨管會、商戶或區議會,甚至將公眾的地方,如休憩處、行人通道,加建為商舖,嚴重影響公屋居民的生活質素和公共空間,故於2011年11月22日,本會致函房委會主席,要求正視領匯不斷"發水"侵蝕公共空間的問題,所衍生對居民的影響。
5. 加強交流促進發展
5.1. 新春步行籌款活動
於2012年2月12日,本會假大埔海濱公園舉行新春步行籌款,邀請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房屋署副署長李國榮、立法會議員黃國健、九龍社團聯會會長高寶齡、新界社團聯會會長梁志祥、多個屬會、友好團體,逾600人參與,本會感謝社會各界鼎力支持。

5.2. 內地交流促進友誼
多年來,本會與房屋事務經理協會、房屋事務主任協會、房屋署退休同事及專業人員聯誼會等團體,保持良好的溝通及友誼,每年均舉辦交流活動,並在2011年6月,組織參觀訪問團,前往河南省鄭州、開封、嵩山及洛陽等城市;而於同年10月,參與房屋事務經理協會於廣東德慶的扶貧助學活動;於2012年6月,共同組團前往貴州參觀訪問,並先後派代表參與廣東興義、清遠的助學活動。2013年11月,前往青島、泰安、曲阜、濟南及濰坊等作參觀訪問,透過交流,增進彼此友誼及連繫。
5.3. 關注青年住屋問題
近年,青年住屋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會協助浩洋青年商會完成「青年住屋問卷調查」,並派代表出席於2012年3月舉辦的「土地供應開發新市鎮」論壇,關注青年的住屋需要。
5.4. 通過論壇講座宣揚宗旨
三年來,本會代表通過出席各類論壇、講座、研討會,宣揚本會觀點,例如編印《公屋政策講座》書冊,以個案分析經驗為主題的講座、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團體座談會、「香港房屋政策之演變」及「香港房屋政策:回顧及展望」講座等等。
此外,三年來本會代表除經常出席居民大會外,還積極接受政策查詢與轉介求助個案,並透過報章及電子媒體表達對房屋政策的意見。

6. 發展屬會,服務大眾
三年以來,本會在全體會員的積極支持下,會務得以持續發展,屬會團體至今已發展至78個,新增屬會共13個,包括:樂之音演藝團、樂民新村居民協會、石硤尾邨居民服務中心、協賢社、家維區居民聯會、將軍澳居民服務聯會、彩福邨居民聯會、彩盈邨居民聯會、嶼北民聯會、牛頭角下邨居民聯會、愛俊之友、青衣南居民聯會及葵青青年團,為本會更好地為居民服務,注入新鮮血液。
7.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
現屆政府撥亂反正,把房屋作為施政的重中之重,恢復制定長遠房屋策略,但多年來樓宇供應積欠,加上沒開發新土地,如何落實長策,仍有極多變數。領匯上市多年,不斷引入名牌、聯營、大集團連鎖店,加上連年大幅加租,迫使小商戶離場,最終影響公屋居民的服務質素。本會需進一步發揮監察角色,並需進一步加強對房屋、土地政策的研究,銳意提高研究的廣度及深度,爭取完善各項房屋政策及管理措施,加強辦事處服務地區角色;加強執委會建設,為爭取市民安居樂業,維護商戶權益,繼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