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剛公佈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因應環球經濟波動、地緣政治複雜,令香港經濟發展充滿挑戰,財政狀況緊張,預計2024/25年度赤字會達872億元,而預期明年赤字亦達670億元,財政儲備將降至5,803億元,故採取了開源及節流措施,以維持政府財政穩健,我們表示理解。
我們關注到預算案中的房屋措施,政府表示連同「簡約公屋」,未來5年總體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高達19萬間,較今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即2022/23至2026/27年整體約為10萬間,增加約八成。我們認同今屆政府自上任以來,以「提速、提效、提量、提質」為目標,加快公營房屋的供應,而留意到最近房委會公佈2024年12月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更下跌至5.3年,我們期望隨著「簡約公屋」項目陸續落成及入伙,可以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進一步降低。
我們亦留意到,在預算案中,政府考慮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亦會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我們認為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宣佈在未來會逐步調高資助出售房屋供應比例,我們建議政府可考慮把一部分合適的商業用地,撥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或作私人參建資助房屋項目,回應市民置業的需求。
對於為減輕購買物業人士的負擔,政府宣佈將徵收$100的印花稅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我們對此表示支持及肯定。這項措施相信對於購買資助出售房屋的申請者會有很大幫助,減低首置成本的負擔。如房委會將於今年第二季進行居屋2024揀樓,以及於今年第一季進行白居二2024計劃的申請者,同樣得以受惠。以居屋2024年計劃為例,經折扣後的單位售價介乎143萬元至467萬元,其中有4個新居屋屋苑的單位最高售價也不高於400萬元,大大減輕首置成本。
我們支持政府繼續優先發展北部都會區。雖然現時財政狀況緊張,但北部都會區對於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至為關鍵,也在未來提供相當充裕的住宅供應,全面發展後可提供約50萬個新增房屋單位,穩定香港未來對於公私營房屋的需求。政府應汲取過去土地供應不足,令樓宇供應短缺所帶來一連串問題的教訓及後果。
然而,我們留意到在預算案中,未有如去年交待「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情況。在去年的預算案中,政府宣佈延長有關計劃至今年年中,而在今次的預算案內卻隻字未提,即預料或會於今年年中便正式結束,我們表示失望。雖然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持續改善,但對於「三年上樓」的目標仍然有距離,而輪候市區及擴展市區的公屋申請者,仍然較新界區的輪候時間稍長,我們期望計劃能夠繼續延長,可以紓緩基層市民在輪候公屋期間的經濟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