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推行"土地共享先導計劃"

2020 年 1 月 21 日

政府於2017年9月,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多個有潛力增加土地供應的選項及其利弊鋪陳出來,與民共議,藉此凝聚共識,經過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活動,包括185場公眾參與活動,網上及實體問卷及電話調查等,小組綜合及分析了多方意見,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當中,建議政府優先研究及推行8個選項,而"釋放新界私人農地的發展潛力",屬其中一個短中期選項。最後政府亦於2019年2月,全面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土地供應策略及8個優先的土地選項。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正是政府進一步落實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報告內容的措施之一。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的報告分析,"公私營合作機制及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並無衝突,亦不存在前者取代後者或政府放棄使用公權的考慮"。於去年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會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類私人土地作百分之百公營房屋,包括公屋、綠置居、居屋及首置和相關設施發展。本會認為,目前社會對於公營房屋供應非常殷切,透過引用《收回土地條例》,藉以增加可供興建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是值得支持的;不過,從整個社區的規劃角度作考慮,汲取過去如天水圍在規劃上的問題,於公私營房屋的供應上也須要作出適當的平衡,以避免偏向單一化,以回應社會不同階層的住屋需要。

政府於去年底公佈的《長遠房屋策略》中,表示在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供應的總目標為43萬間,較2018年減少供應目標2萬間,即使預計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建屋量會上升至27.2萬間,但仍然約有3萬個單位的欠帳。而根據發展局的文件顯示,預計先導計劃項目最早可於接獲申請後約4至6年帶來土地供應,以供建屋之用,相信這對於充實未來房屋供應,尤其是公營房屋供應方面會帶來正面的促進作用。不過,社會一直以來,對於推行公私營合作的模式存有爭議,更被質疑官商勾結,相信推展有關項目難度不容忽視,必須增加計劃的透明度,讓公眾可作有效監督;此外,由於計劃同樣適用相關的法定程序,如修訂法定圖則、收地及授權進行公共道路/基建工程等,若要加快有關土地的供應速度,政府必須要精簡行政程序,進一步協調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否則,計劃最後只會淪為空中樓閣。

本會認為,推行"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與運用《土地收回條例》,可比喻為"棒子"與"胡蘿蔔"的關係。對於閒置的土地、農地,政府既可透過先導計劃鼓勵發展,唯對於長期閒置荒廢、囤積的土地,先導計劃也無助於鼓勵發展,則應採取強硬態度收回土地,藉此令政府取回土地發展的主導權。

 

最近更新日期 : 2020 年 1 月21 日
 


本會簡介
關於本會
組織架構
屬會名單
職員芳名
工作報告
本會章程
入會申請
支持本會

新聞動態
新聞稿
關注問題
問卷調查
焦點問題

專題文章
專題文章

刊物出版
專題刊物
屋邨簡訊
紀念特刊

政策資訊
公屋政策

房屋數字
公屋通識

聯絡查詢
公屋聯會

私隱政策
私隱政策

公屋聯會 Federation of Public Housing E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