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與所屬的公屋聯會代表與運房局副局長蘇偉文會晤,表達了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土地及房屋的一系列期望建議。留意到有媒體對於當中的建議有所批評,每項政策都會有其優劣地方,理性討論與批評是常見的,也是需要的,筆者想在此作出補充,豐富有關的討論。
對於筆伐的焦點上,最猛烈的是關於「公私合營」發展農地的建議。還記得去年政府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多個社會有關增加土地的選項作詳細的討論及諮詢。最後,更在去年年底向政府提交了報告,提出優先推行八個土地選項,當中「公私合營」模式釋放新界私人土地的潛力是其中優先選項之一。但由於近幾個月以來,經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所引發的社會爭議,以及一連串的抗爭行動,政府亦暫時延期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甚至連填海研究計劃的撥款申請也須要推遲。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五個月的公眾諮詢,進行了超過 180場的公眾參與活動,建議內容具有相當的民意基礎;此外,政府亦於今年 2 月份,全面接納了報告的建議內容,將優先發展八個土地選項建議。在土地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公屋聯會只是重申,在依據民意基礎下,政府應加快推行相關工作而已,否則又會否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另一種漠視民意的舉措呢?
對於土地的另一個選項,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建議,公屋聯會在土地供應諮詢期未開始前,已提出應全面收回佔地 172 公頃的高爾夫球場,用作公營房屋發展之用。政府最後決定只收回 32 公頃的地段,而餘下的 140 公頃則會與球會續約,並至 2027 年後才再作打算。對於這種中間落墨的處理方法,筆者亦曾作出過批評,認為全面收回高球場,有利於作整體的規劃及發展,誠然當中會面對不少困難,但這對於目前公營房屋土地供應短缺,可以顯示出政府更大的承擔。
還有一項土地的建議,是關於市建局的角色。去年,市建局應政府邀請,把位於馬頭圍道的「煥然懿居」改為「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提供 450 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認購反應非常熱烈。唯未來五年的重建項目中,市建局已表示不會安排轉作資助房屋出售。雖然市建局的工作範疇為推動市區更新、重建,所收回的土地也可視為土地供應的來源之一。早前政府因應需要,減收了房協的地價,有利於提供資助出售房屋的供應,公屋聯會建議政府在財政上向市建局作出支援,或以購買發展項目的形式,如包括收購市建局的土地,促成與房委會、房協的建屋合作計劃,或協助市建局增建更多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改變市建局靠攏私人發展商的模式,藉此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
說到要撼動既得利益者,敢於推動結構性改革,改革與革命其實是一線之差。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討論土地選項時,沒有任何一個選項足以應付未來香港的土地需要,必須多管齊下覓地建屋,得到不少民意支持,筆者相當認同。今時今日,我們更期望社會能夠向前發展,集思廣益,突破目前的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