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房屋的創意理念

公屋聯會總幹事 招國偉 | 2019 年 1 月 18 日

早前,筆者為一項比賽名為《策掂‧傑出政策人大賽》擔任評審,其中題目圍繞香港的房屋問題,由學生們制定政策建議,須要向社會不同的持份者作出遊說,爭取支持。

筆者想分享其中一隊參賽學生提出的過渡性房屋建議 – 海上房屋。參賽隊伍提出政府須以主導的角色,提供郵輪改裝為過渡性房屋單位,讓公屋輪候者可以暫時居住,收取較廉宜的租金,同時亦可以因應市區舊邨重建,作為短期接收住戶的安置之所,並建議郵輪可停泊位於市區的啟德郵輪碼頭,加快市區的重建步伐。令筆者感受頗深的是,過去政府由於太過墨守成規,無視社會提出「過渡性房屋」建議,導致白白浪費了不少寶貴時間,令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飆升至5.5年的歷史高位,房屋問題苦無出路。

海上房屋並非新事物,外國如荷蘭也有類似的經驗,社會上亦有智庫團體提出過相若的建議。驟眼看可能是天荒夜譚,很多問題須要克服,但跳出現有思維框框,可能是解決香港目前房屋問題的關鍵。政府斥資80億元興建啟德郵輪碼頭,啟用至今五年來,不斷被人詬病,如交通配套、人流及商業設施不足等,被喻為「死城」,未有充份善用。若按參賽同學們的建議,在區內增加「過渡性房屋」,提供約5,000個海上房屋單位,或可大大為社區注入動力及提供更多商機;而且,目前市區舊邨重建的難度愈來愈大,以大面積土地作為接收屋邨已不可行,無奈只能採取「螞蟻搬家」的方式處理,既擾民,時間又長,房委會的白田邨及房協的明華大廈重建項目已是一例。若果以海上房屋協助加快舊邨重建,尤其是位處市區的舊邨,又會否開創契機呢?同時,也會否可以發展為香港的另類旅遊特色景點之一?如何善用海上空間,值得社會深思。

誠然,要推行計劃,須要克服不少問題,如項目的成本效益、維修及保養開支,管理及相關法規,社區配套設施等,困難重重,說易行難;不過,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創意理念應予以鼓勵,智慧在民間,期待社會一起策掂房屋問題,讓市民能夠安居樂業。

此頁最近更新日期 : 2020 年 1 月10 日
 


本會簡介
關於本會
組織架構
屬會名單
職員芳名
工作報告
本會章程
入會申請
支持本會

新聞動態
新聞稿
關注問題
問卷調查
焦點問題

專題文章
專題文章

刊物出版
專題刊物
屋邨簡訊
紀念特刊

政策資訊
公屋政策

房屋數字
公屋通識

聯絡查詢
公屋聯會

私隱政策
私隱政策

公屋聯會 Federation of Public Housing Estates